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(fēng) 網(wǎng)絡(luò)安全
首頁 文化 鄉(xiāng)土文化 鄉(xiāng)村記憶

紅薯啊 紅薯

2021-09-13 07:17 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 責(zé)任編輯:梅雅平
發(fā)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《駐馬店手機報》,每天1毛錢,無GPRS流量費。

摘要:傍晚,我們挎著籃子去地里撿紅薯干,有時撿到上燈,地里忽閃的手電與馬燈像銀河里的星子閃爍不停。那時,紅薯粉條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當(dāng)家菜,白菜湯、豆腐湯、面條湯,任何一種清澈見底的湯只要放一把紅薯粉條,湯立刻就稠和起來。

□ 李月強

時光退回到“一年紅薯半年糧”的時代。那時村里一直忙活紅薯的事情,育紅薯苗,栽紅薯,挖紅薯,刨紅薯,分紅薯更是一項重要的工作。

每年一開春,大人便開始為育紅薯苗準備,抬糞土,摻拌均勻,悶上,殺菌。育紅薯苗是個嚴謹?shù)幕?,底肥里的牛糞和土是按比例過秤的,肥力不能太大,太大容易燒壞紅薯母;也不能太小,小了紅薯苗出來后不夠壯實。底肥鋪進苗圃后,一個個精挑細選的紅薯母睡進了松軟的苗床里,然后用長竹篾插入苗床兩側(cè)的土埂,拱起半圓形,再蒙上白色塑料布,苗棚就成了。

春天天氣無常,苗棚要定時查看,如果棚內(nèi)溫度高了,要揭下塑料布通風(fēng)透氣、澆水降溫;若是趕上倒春寒、飄桃花雪,苗棚上面就會搭上破棉被,四周則會圍上厚厚的麥草,用土壓死,免得鬧春風(fēng)掀去了苗棚。

過一段時間,苗棚的塑料布揭開了,苗床里的紅薯母出芽了。紅薯母一出芽,天氣也就暖和了。傍晚,苗棚會被打開,小苗正長個,要喝水。紅薯苗長得特快,苗床鋪滿了,挨挨擠擠,幾乎要擠出苗床。隨著一聲哨響,春種開始了。紅薯苗被一撥撥地剔采著,一捆捆、一筐筐,挎著、挑著進了田野。紅薯溝早打好了,有人挖坑,有人丟苗,有人澆水,有人掩土。

麥收前種的紅薯叫春紅薯,春紅薯有春紅薯的使命。麥子收罷,不少地塊被留作紅薯地,接著沖溝、培土。紅薯溝打好了,等吧,等雨來。

下雨了,人們挽起褲管,挎著籃子、拿著剪刀去春紅薯地里剪下已經(jīng)拉得長長的紅薯秧。紅薯秧剪成段,一段半尺左右,趁雨水插種省時省力。這會兒種的叫晚紅薯。

插段種植的晚紅薯生命力極強,雨水豐沛的夏季,紅薯溝上的紅薯藤瘋長起來,整個紅薯溝被覆蓋得嚴嚴實實。人們怕紅薯藤生長過快搶走了根部的力量,就拿鐮刀不停地割紅薯藤,割完拉回去喂豬、喂羊等。

可紅薯藤的自愈力很強,第二天再去看,頭天割下的傷口處又發(fā)出了新芽。防止紅薯藤瘋狂拉秧的辦法還有一個——翻紅薯秧子。把它們翻轉(zhuǎn)過來,防止它們在地上一截一截地扎根,爭搶根部肥力。紅薯藤朝一邊翻,這次向左翻,下次向右翻,這樣紅薯溝能得到陽光、土里的紅薯長得大。翻紅薯秧要拿根棍子,先用棍子呼啦幾下紅薯葉,趕跑下面的青蛙、癩蛤蟆,有時還會看見蛇。蛇喜陰涼,紅薯溝符合條件。

溝上的紅薯藤勤快,溝里的紅薯也不偷懶。到了收獲的季節(jié),高高舉起的釘耙對著紅薯溝下去,紅薯媽媽紅薯兒,一窩又一窩。秋天,別的莊稼收割完畢,唯獨大片大片的晚紅薯還在田野。此時,紅薯葉褪去原來的青綠色,在秋陽下泛出絲絲紫紅來。這時的我們會走進田野里,除了捉螞蚱烤著吃,還會扒地里的紅薯烤著吃。

土里的紅薯一定是等不及了,它們在土溝中鬧騰著要出來,紅薯溝都被它們撐破了肚皮,裂開一道又一道縫隙。我們就從大裂口處開扒,一準能扒出又大又漂亮的紅薯。收紅薯的場面熱火朝天:刨的,撿的,挑的,拉的;分紅薯的場面更是轟轟烈烈:過秤的,記數(shù)的,吵架的。隊長和會計耳朵快被吵聾了,誰家紅薯大了小了,秤高了低了,都是吵架的理由。

紅薯拉回來了,父母先是投撿,完好的要儲存到地窖里,留著過冬,直吃到第二年開春。剩下來的紅薯也分批次,稍微順溜點的洗出來,刮成紅薯片,曬成紅薯干。大刮刀的木板很長,母親斜坐在長凳上,壓著刮刀的一端,另一端用手摁著紅薯,麻利地推拉,一個又一個紅薯片從刮刀下面飛出來。“嚓嚓嚓——”“嚓嚓嚓——”這聲音是一首進行曲。

紅薯片刮好了,我們用籃子運到麥田里,一把把撒開,像撒著大花瓣一樣,然后再把疊在一起的用手分開、攤勻,這樣它們都能被風(fēng)和陽光撫摸到。

田野里新麥初綠,遙看有色近卻無,曬干后的紅薯干白白凈凈地睡在麥田中,像天空的白云被風(fēng)吹落下來。傍晚,我們挎著籃子去地里撿紅薯干,有時撿到上燈,地里忽閃的手電與馬燈像銀河里的星子閃爍不停。挑剩下的紅薯,大的小的,奇形怪狀的,這些要用來打紅薯粉了。

父親從公社回來了,架子車的大塑料布包裹著打碎的紅薯。這些打碎的紅薯被放進了大水缸里,水缸里放滿水,沉淀兩天后,父親用繩子吊起兩根木樁,十字花狀,木樁下又吊起一個白棉布做成的大漿兜。父親把缸里的紅薯湯水舀進漿兜中,輕輕搖動木樁。漿兜子空中蕩秋千,下面是水缸,兜里的水漏進大缸里,而紅薯渣留在了布兜里。

過了渣的湯水接著沉淀,兩天后,缸里的水變清了,下面沉淀出半缸細白的紅薯粉。紅薯粉曬干就是紅薯面,下一步是和粉面、打粉條了。

冬日人們閑下來,選個好日子打粉條。天空湛藍,陽光正好,小風(fēng)微寒,這樣的天氣打粉條再好不過了。最好是幾戶人家合伙打,分工合作,既熱鬧又不慌亂,一切井井有條。在我眼里,傳統(tǒng)的打粉條流程有種藝術(shù)般的享受。

大鐵鍋架好了,鍋里放滿水,灶膛里的木材點著了,噼噼剝剝?nèi)计饋怼e伬锼环?,打粉條的師傅伸手抓一坨和好的粉面,左手端著打粉條的工具——一把大漏勺。這把漏勺比撈面條的漏勺大,材料質(zhì)地也要好很多,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眼。粉團進了漏勺中,打粉的師傅右手握拳,對著粉團捶打著。粉條下來了,下到滾開的鐵鍋中。打粉的師傅只有力度把控好,才能保證粉條不斷線,并且均勻地下到鐵鍋里。

粉條滾水里翻了身,旁邊有人用根小木棍挑起粉條,挑出來立即放進身旁的冷水缸里。他兩手握住木棍的兩端,搖晃幾下,一根根粉條在冷水中飛散開來。等他挑起木棍時,木棍上的粉條已變成布匹,均勻地排在木棍上,順溜,不粘不連。

這時,一旁有人接去木棍,橫掛在早已綁好的繩子上,或是搭起的木架上,控水。大人忙得不亦樂乎,一個個粉條布匹掛出來了,掛滿了院子,院子里頓時有了年的味道。小孩子在粉條架下奔跑、追逐、嬉鬧,高興了伸手揪一根頭頂上的粉條塞進嘴里。大人的吆喝聲、孩子的笑聲響徹整個院子,驚到了空中的云彩。大朵大朵的白云跑起來了,跑著跑著,春節(jié)也就到了。紅薯粉條留給了我童年最深的記憶。

冬天漫長,天寒地凍,小孩子出不去門屋里發(fā)急,父親就在屋里生起了火堆,接著取出一把紅薯粉條,拿起其中一根放在火上烤,瞬間就變成了膨化食品,我們爭搶起來。父親不緊不慢地烤著,一把紅薯粉條能哄我們搶上半天。

那時,紅薯粉條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當(dāng)家菜,白菜湯、豆腐湯、面條湯,任何一種清澈見底的湯只要放一把紅薯粉條,湯立刻就稠和起來。

今天,家鄉(xiāng)的田野里依然隨處可見紅薯的身影,它不再是主糧,而是作為營養(yǎng)保健的粗糧受到更多人的喜愛。

責(zé)任編輯:梅雅平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
  • 點贊

  • 高興

  • 羨慕

  • 憤怒

  • 震驚

  • 難過

  • 流淚

  • 無奈

  • 槍稿

  • 標題黨

版權(quán)聲明:
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(quán)或有權(quán)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(quán)使用作品的,應(yīng)在授權(quán)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(yīng)有權(quán)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(quán)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(quán)者的法律責(zé)任。
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(wù)所
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他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(zé)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。
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的作品,請與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
返回首頁
相關(guān)新聞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