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
首頁 新聞 情感

收麥

2023-06-12 10:18 來源: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:楊姍姍
發(fā)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《駐馬店手機報》,每天1毛錢,無GPRS流量費。

摘要:相對于拉麥和垛垛,扯磙雖然不那么累,卻熱得很。老牛拉著石磙,喘著粗氣,慢吞吞地走,“吱呀、吱呀”,石磙發(fā)出單調而機械的聲響,更讓人昏昏欲睡。麥秧子通常要碾上三四遍,麥粒才基本上掉完。

陶中民

農村實行聯(lián)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,我才十二三歲,家里分了七八畝地。由于家里缺人手,十二三歲的我就早早地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??删拖瘛冻枩稀防锼▽毸f的:“莊稼活,不用學(xuo),人家咋著咱咋著。”不出兩年,犁耩鋤耙、使喚牲口等農活,我都已經干得像模像樣了。

所有農活里,最苦最累同時又讓人莫名興奮激動的,就是收麥了。毫不夸張地說,那時候,一個麥季下來,能讓人脫層皮。

老家有農諺云:“芒種忙,三兩場。”我們那兒收麥一般在芒種前后。芒種前十來天,鄉(xiāng)親們就著手收麥的準備工作了:鐮刀、掃帚、木锨、杈等農具,該修的修、該添的添。同時,開始造場,找靠近路邊的一塊空地,平整一下,用水洇透,撒上麥糠,晾曬至半干,用石磙碾實,如此再三,一片打麥場即告完成。

收麥,是正兒八經地起早貪黑。起早,是為了趕在露水未干時割麥,一是好割,二是免得麥秧子曬焦了掉穗。天不亮,人們便草草吃了早飯,收拾家伙,在“吃杯茶”的聒噪聲里往地里趕。等到一天的麥打完收完,場里弄利亮,往往就到掌燈時分了。回到家吃完飯,還得就著月光連夜磨鐮。有時為了趕天氣,挑燈夜戰(zhàn)也是常有的事。

說起來麥田的重活兒,首先得數(shù)拉麥。就是把割了的麥秧子,用架子車從地里拉到場里。先用杈將成鋪的麥秧子穗朝里整齊地碼好,再用兩道麻繩扎緊,然后把車抽平,肩上套上襻繩,雙手扶把往地頭拉。土是松的,地是軟的,車轱轆深陷到土里,沉自不必說,唯愿顆粒飽滿產量高,再沉也不嫌沉。身子低躬,幾于地平,梗著脖子一步一步往前挪。到路上之前,還不能停歇,一旦停下,就再難起步。

過去的田間,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,尤其是到了拐彎處,路窄彎陡,或者遇上刮風,就極容易翻車。連人帶車翻到路邊溝里,那個狼狽!幸虧溝不太深,沒有傷著。家人幫著把架子車拉上來,又分幾次重新裝好拉到場里,還會嗔怪:“光急活兒貪多,看耽誤多少事兒,拋撒多少東西。”

其次是垛垛。這里說的垛垛,可不是布谷鳥唱的“麥罷垛垛”的垛垛,而是麥秧子攤一場,突然下雨,得趕緊垛起來,用雨布蓋好。六月的雨說來就來,當時的天氣預報又不準,有時候這邊剛垛齊,那邊太陽又出來了。咋弄?扒,再攤。結果才攤好曬了一會兒,調皮的太陽又撮進去了,一陣風吹過,大雨點子又砸下來了……別說十幾歲個半大小子,縱有項羽、張飛之力,也禁不住如此折騰??!

再次是扯磙。相對于拉麥和垛垛,扯磙雖然不那么累,卻熱得很。扯磙,就是套上牲口拉著石磙,以人為圓心,以撇繩(韁繩)為半徑,一圈套一圈地碾場。碾場要等麥秧子曬透、曬焦的時候開始,而最透、最焦的時候一般就在大晌午頭,準確點說就是中午一點左右,這段時間幾乎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。上面白花花的大毒日頭曬著,下面齊腰深的麥秧子蒸著,大汗珠子順著草帽的帶子,蚯蚓一樣往脖子里爬,與前胸后背的汗水匯合。老棉布褂子溻得透濕,緊貼在身上。早上起得早,這會兒瞌睡得腌心。老牛拉著石磙,喘著粗氣,慢吞吞地走,“吱呀、吱呀”,石磙發(fā)出單調而機械的聲響,更讓人昏昏欲睡。

最后是揚場。麥秧子通常要碾上三四遍,麥粒才基本上掉完。然后開始起場。先用杈把麥秸挑到一邊,再把混著麥糠、麥魚子(帶殼的麥粒)和碎麥秸的麥粒攏成一堆。接下來便是最后一道工序——揚場。揚場對風有嚴格要求,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。揚場需要倆仨人配合,一人或倆人揚,一人“打掠子”(把沒被風吹走的碎麥秸、麥糠和麥魚子用掃帚掠到一邊)。

打下的麥子,要在場里曬一兩天,干透,再拿布袋灌了,用架子車拉回家,茓起來。

麥場里也并非都是勞苦。至晚,揚了場,麥子攏起來,東西收拾停當,麥堆邊席地而坐。這時,暑氣已退去不少,有風吹來,身上頓覺涼爽。打開收音機,先聽聽天氣預報,再搜搜劉蘭芳的《岳飛傳》、馬金鳳的《穆桂英掛帥》,望著滿天的繁星,聞著新麥的清香,便忘記了饑餓與疲勞,心中充滿收獲的喜悅。

我們那地方,歷來就有“走麥罷親戚”的習俗。連收帶種、地光場凈之后,鄉(xiāng)人會用新麥面炸些油果子,用竹籃裝了,下面再襯倆甜瓜,去走親戚。一是親戚們見見面,敘敘家常,說說麥子收成等莊稼農事。二是半個多月的緊張忙碌,累得夠嗆,走親戚放松一下疲憊的身心。如今,已經鮮有人走麥罷親戚了。一是親情淡了。二是收完麥馬上要踏上打工的征程,誰還有工夫去走親戚呢!

“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。”此話一點不假。沒有科技的發(fā)展,人類文明的進步就無從談起。

大約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老家才有了簡易的小型收割機,同時出現(xiàn)了手扶拖拉機代替牲口碾場,生產效率大大提高。后來,又有了聯(lián)合收割機和大型聯(lián)合收割機,收割脫粒一遍即成。糧食販子把車開到地頭,直接過磅交錢,省去了晾曬、儲存等諸多麻煩。

責任編輯:楊姍姍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
  • 點贊

  • 高興

  • 羨慕

  • 憤怒

  • 震驚

  • 難過

  • 流淚

  • 無奈

  • 槍稿

  • 標題黨

版權聲明:
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