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(wǎng)絡安全
首頁 新聞 論文

從“云南象群遷徙事件”談國際輿論引導

2021-08-10 18:02 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 責任編輯:孔浩
發(fā)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《駐馬店手機報》,每天1毛錢,無GPRS流量費。

摘要:同時,該事件在海外媒體平臺傳播時還以創(chuàng)設標簽(hashtag creation)的方式,將有關大象保護、環(huán)境治理、生物多樣性、中國政府積極作為、普通民眾環(huán)保意識、中國防疫取得成功、中國城鎮(zhèn)形象等議題進行聚攏,特別是社交媒體的“造?!薄ⅰ皞鞴!碧匦裕碳ずM饩W(wǎng)友的創(chuàng)作欲、表...

閑庭信步 于悠然中娓娓道來

大國自信  從容講好中國故事

——從“云南象群遷徙事件”談國際輿論引導

駐馬店日報     吳燏函

摘  要:近日,云南象群遷徙一事引得西方媒體爭相正面報道,中國的生態(tài)之美、人與自然和諧之美、中國政府的真誠努力得到了國際輿論的一致認可,這得益于世界的而非一國的議題設置,有趣的而非呆板的話語實踐和多向的而非單向的傳播機制。云南象群在全球輿論場的持續(xù)走紅也啟示未來我國要進一步樹立國際傳播百年工程意識、堅持信息唯物論的創(chuàng)作理念和講述在地化的中國故事。

關鍵詞:云南象群遷徙 國際傳播 輿論引導 中國故事

一、緣起

長期以來,西方媒體報道中國時,除了習慣性顛倒黑白、扭曲事實外,還慣用“陰間濾鏡”的拍攝手法,給正常的街道、行人加上灰暗、病態(tài)的濾鏡,或植入警察、攝像頭、鐵絲網(wǎng)等容易讓人聯(lián)想到“無處不在的監(jiān)控”的意象,從而達到丑化中國形象的目的。

今年6月以來,憨態(tài)可掬的云南小象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,西方媒體不僅連篇累牘報道它們的行進軌跡,“陰間濾鏡”也消失了,BBC報道象群時使用的圖片和視頻的色調(diào)都很正常,而且還用“一項巨大努力”肯定中國政府的應急措施。

在沒有意識形態(tài)色彩的象群面前,不少國內(nèi)網(wǎng)友紛紛感嘆,西方媒體的這波客觀報道堪稱“活久見”,展示了中國印象,云南印象,展現(xiàn)了中國大國氣度,呈現(xiàn)了云南的生態(tài)之美、人與自然和諧之美,為中國做了形象宣傳,為云南做了旅游廣告。

 

二、我國國際傳播面臨哪些困境?

在國際輿論場上,西方媒體咄咄逼人。雖然我方外交戰(zhàn)團狼性十足,齒槍舌戰(zhàn),不論是王毅外長怒斥加拿大記者的無理挑釁“不知道哪里來的傲慢和偏見”,還是中美對話現(xiàn)場楊潔篪嚴正表態(tài)“中國人不吃這一套”,仍改變不了我國尚處在話語低位狀態(tài)、存在巨大“文化逆差”的困境。

(一)編碼困境:“以我為主”的傳播方式占主流

我國主流媒體以宏大的敘事方式和嚴謹?shù)恼Z言表達見長,具有自身鮮明的話語體系特征,但傳播的內(nèi)容往往“以我為主”,不考慮他國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和社會文化背景,無視受眾群體的異質性和差異化需求,不講究國際表達技巧。比如,疫情期間中國媒體面向海外推出的一批紀錄片和宣傳片,有的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,有的則沒有引起任何關注,甚至個別內(nèi)容引發(fā)微詞。

(二)解碼困境:中外國家存在高、低語境之差

我國與西方國家歷來就有高、低語境之差。在以英語為代表的低語境(low context)文化中,文字、語言等顯性編碼本身就承載著大量信息,人們傾向于采取直接、精確、易于理解的表達方式。但在以漢字為代表的高語境(high context)文化中,人們傾向于采取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,并期待聆聽者能夠根據(jù)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上下文來準確判斷表達者的意圖。這種語境的差異導致受眾解碼時容易產(chǎn)生傳播障礙和重大誤解,比如美國國防部2002年公布的《中國軍力報告》中將“韜光養(yǎng)晦”一詞翻譯為"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time",將中國和平崛起的善意曲解為“刻意隱瞞實力,等待時機東山再起”。

(三)效果困境:傳播效果有邊際效應遞減趨勢

傳播效果包括抵達、接收和接受三個層次。有研究表明:隨著媒介數(shù)量和類型的增加,電視、廣播、報紙等傳統(tǒng)媒介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稀缺,通過大眾媒介進行內(nèi)容輸出的傳播活動效果越來越差。近年來安全困境、意識形態(tài)沖突以及對他國的認知固化共同加劇了國家間的不信任,孔子學院、中資企業(yè)、華人社團、中國媒體等受到打壓,使傳播效果有邊際效應遞減趨勢。

 

三、外媒報道聚焦哪些議題?

(一)點贊“可愛象群”

意大利媒體發(fā)布的小象視頻得到了當?shù)鼐W(wǎng)友3萬多點贊、3000多次轉發(fā),有評論稱:“他們和所有的嬰兒一樣溫柔可愛,需要父母的照顧”“大象是我最喜歡的動物。他們充滿愛心,互相照顧。讓我們看看小象是如何得到保護的”。同時,有日本網(wǎng)友如是說,“希望把大象有效地保護起來,絕不能讓他們受傷” “大象一起睡覺也太可愛了吧”等[1]。

(二)點贊“中國環(huán)境保護力”

美聯(lián)社、《華盛頓郵報》、俄羅斯新聞社等紛紛為中國點贊:大象在中國受到最高級別的保護,亞洲象種群數(shù)量每年以3%至5%的速度增長,這無疑是中國大象保護取得的成績?!斗坡少e星報》專欄作家李天榮肯定:瀕危物種亞洲象的集體遷徙說明了中國很好地保護了他們的棲息環(huán)境,并為他們的生存和發(fā)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條件,彰顯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(fā)展觀。”[2]

(三)點贊“中國政府行動力”

云南象群遷徙過程中,中國政府一路追蹤、一路保護的行動力也讓外媒印象深刻。美國CNN、英國《衛(wèi)報》、日本TBS電視臺、巴基斯坦《黎明報》如是報道:中國建立了一個24小時指揮中心,由360人、76輛汽車和9架能夠進行夜間觀察的無人機組成。如此龐大的陣容及高科技設備,刷新了各國網(wǎng)友對中國形象和中國人民保護動物態(tài)度的認知,并表示,“中國政府對遷徙大象的照顧令人印象深刻”[3]。

(四)點贊“中國民眾親和力”

《柏林日報》報道時指出,在大象遷徙的路線上,當?shù)孛癖娂娂姵蔀橹驹刚?,不僅不干擾象群遷徙,還以各種方式接力保護象群,有村民擔心大象吃不飽,自發(fā)修建了“大象食堂”,甚至為大象送來可口的食物——幾大車自家種的玉米,有村民駕駛車輛時自覺做到不鳴笛,以免驚擾象群。

 

四、“云南象群”何以成為國際巨星?

(一) 議題:世界的而非一國的
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、物種多樣性、氣候變化,是人類社會關注的共同話題,是西方國家價值觀敘事的主軸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,天更藍了、水更綠了、人與自然更加和諧了。不過這些變化,外界還沒有完全了解。

云南象群北遷事件發(fā)生后,中國媒體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國際議題,將云南大象、云南政府、云南民眾、城市建設等中國元素納入國際敘事框架中,以富有戲劇性和視覺沖擊力的生動形象,為中國和其它國家的外交活動創(chuàng)造了中間地帶,制造了絕佳的溝通議題。

(二) 話語:有趣的而非呆板的

在此次中國媒體捕捉到的慢直播、短視頻、無人機等鏡頭里,大象是軟萌可愛的、調(diào)皮搗蛋的、自由不羈的,給世界帶來溫暖治愈的“象能量”,有網(wǎng)友看到其中的小象在成年象拱衛(wèi)下的“超萌睡姿”,不禁大發(fā)感慨:“這是我一天中見過的最美好的事!”;中國是色調(diào)明快、生動立體、美麗和睦的,象群跋山涉水,平安無恙,《巴黎競賽畫報》贊嘆象群打盹是“中國美麗的一幕”;民眾是安居樂業(yè)、包容友善、溫暖純良的,世界聽到了中華民族善良友好、熱愛自然的真摯心聲;政府是認真負責、擔當作為、熱愛自然的,西方媒體注意到,中央和云南各地多措并舉保障人象安全,設置路線和防線引導象群,提前數(shù)日對民眾進行預警和疏散。如此總總有趣且富有人文情懷的話語建構讓世界眼前一亮、為之折服。

(三) 傳播:多向的而非單向的

在信息爆炸的當下,無論是大象遷徙還是中國的生態(tài)政策,都很難直接引發(fā)全球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用戶的興趣和關注。“云南亞洲象群遷徙事件”發(fā)生后,CCTV、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等不堵事件、不堵新聞,積極尋找與海外語境的“共情點”,利用社交媒體的開放性、互動性、去中心化特征,采用親切自然的鮮活話語主動發(fā)聲、引導輿論。云南省更是整合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等媒介資源,在英語、柬語、泰語、老撾語、緬甸語等多語種Facebook和Twitter賬號“Amazing Yunnan”上實時發(fā)布象群“日記”,尊重網(wǎng)民的情緒表達并與之平等交流互動[4]。

同時,該事件在海外媒體平臺傳播時還以創(chuàng)設標簽(hashtag creation)的方式,將有關大象保護、環(huán)境治理、生物多樣性、中國政府積極作為、普通民眾環(huán)保意識、中國防疫取得成功、中國城鎮(zhèn)形象等議題進行聚攏,特別是社交媒體的“造梗”、“傳梗”特性,刺激海外網(wǎng)友的創(chuàng)作欲、表達欲,極大豐富了“大象外交”話語實踐的內(nèi)容池,在全球范圍內(nèi)形成了傳播的病毒效應。

 

五、啟示

真實的中國是可愛、可敬、可親的。習總書記曾深刻地指出:要切實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、中華文化感召力、中國形象親和力、中國話語說服力以及國際輿論引導力。云南象群的破圈走紅吸引外媒主動報道、客觀報道和正面報道,向全球成功輸出了云南乃至中國保護野生動物、維護物種多樣性的大國形象。

(一)樹立“百年工程”意識

柏拉圖曾說:“誰會講故事,誰就擁有世界”。長期以來,美國一直將中國視作二戰(zhàn)以來全球的“最大威脅”,不遺余力鼓噪其他國家對華開展經(jīng)濟政治對抗。特朗普執(zhí)政期間,更是開足傳播機器馬力全面抹黑中國。因此,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,既需要看到近五年來中美在涉疆問題、涉港問題、新冠病毒疫情、貿(mào)易爭端等領域的話語對抗,更要看到美國針對中國的傳播布局已經(jīng)謀劃了30年的本質,要樹立國際傳播百年工程意識,久久為功。

(二)堅持信息的唯物論

19世紀晚期以來,隨著各種媒介技術層出不窮,人們越來越依賴大眾媒介的反映和建構來認識日益復雜的客觀世界,甚至過于迷信媒介的威力,認為它可以操縱受眾“腦中的圖景”。但媒介終究不是現(xiàn)實。對于國家形象、軟實力和講好中國故事等問題的認識上,要走出“傳播決定論”的誤區(qū),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,一切從真實的信息出發(fā)。

(三)講述中國故事要在地化

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,傳播者需要講述在地化的中國故事,主動融入在地國的國情、民情、社情。在操作策略方面,要注重國際傳播的差異化,對于不同的傳播主體、傳播形態(tài)、傳播對象,要制定不同的傳播策略,包括不同的傳播目標、內(nèi)容、渠道和方式等。

可以增加地方機構型、自媒體型國際傳播主體,秉持開放而自信的姿態(tài),從對方處境、需求角度出發(fā)講有針對性的故事,去展示真實的、原生態(tài)的面貌,既不夸張拔高也不妄自菲薄,把中國慢慢地講給受眾,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受眾。

“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”,對真實中國的理解與認同,正在多起來。

 

參考文獻

 [1] 韓顯陽,張冠楠,付志剛,張任重,王思成.“大象遷徙體現(xiàn)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”[N].光明日報,2021-6-22(12).

[2] 馬賽,焦授松,王懷成.“象群正在成為國際明星”[N].光明日報,2021-6-23(12).

[3] 俠客島.北上的云南大象,在國外圈了粉[OL].2021-6-10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Am1aOUB6yQksYJY14u9kQ

[4] 唯一的城.云南野象火遍全球,國際傳播經(jīng)驗給你總結好了![OL].2021-6-21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9SY9mhw0CC38cR6kDK80Dg

(鄭剛 駐馬店日報社高級編輯 吳燏函 駐馬店日報記者、研究生)

 

 

責任編輯:孔浩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
  • 點贊

  • 高興

  • 羨慕

  • 憤怒

  • 震驚

  • 難過

  • 流淚

  • 無奈

  • 槍稿

  • 標題黨

版權聲明:
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(chǎn)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