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(wǎng)絡安全
首頁 新聞 河南

河南這位“騎士”太酷了!79天環(huán)中國騎行近4萬公里

2020-08-21 09:06 來源:大河網(wǎng) 責任編輯:劉銀霞
發(fā)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《駐馬店手機報》,每天1毛錢,無GPRS流量費。

摘要:石慶方說,繼這次環(huán)中國騎行之后,他計劃籌備一個沿黃騎行,組織騎友到河南黃河沿線感受母親河的魅力,把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宣傳出去。

大河網(wǎng)訊(記者 劉楊 實習生 陳寶仁)從鄭州出發(fā),歷時79天,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里,環(huán)中國邊境,打卡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......“我非常喜歡摩托車騎行,這段旅程對我來講特別有意義。”8月20日,石慶方回憶起剛結束不久的環(huán)中國騎行之旅,感慨萬千。

車輪“丈量”國土

79天完成騎行3萬9000多公里

“我是5月20日從鄭州出發(fā),先到三亞,從那兒開始環(huán)邊境線騎行。”石慶方向記者介紹,他沿途經(jīng)過了麗江、拉薩、阿里地區(qū)、葉城、喀什、烏魯木齊、喀納斯、呼和浩特等城市,領略了不一樣的祖國風光。

一天最多騎行近1000公里,大多在300至500公里,“輪跡”到過雪山腳下、跨越高原之巔,沿著邊境線環(huán)繞祖國。“國內(nèi)沿邊騎行大家普遍認為最危險的就是阿里地區(qū),無人區(qū)是加不上油的,而且暴風雪說來就來,高海拔也特別寒冷,運氣不好下大雪,騎行速度會非常慢,也非常危險。這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地方,很慶幸這次運氣比較好。”石慶方說。

旅途有風險,但也能收獲美好風光。石慶方向記者分享了騎行中令他特別興奮的一件事兒。“從珠穆朗瑪峰下來,走的一路是比較荒涼的,到了吉隆口岸,突然有種‘柳暗花明’的感覺,海拔1800多米,有森林有草原,特別漂亮,我當時非常興奮。”

這次騎行,石慶方一共用了79天,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里。與普通環(huán)邊境騎行不同,他還特地騎行打卡了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。幾乎每到一個地方,石慶方都會用圖片、視頻記錄下美景、美食與見聞。他享受著摩托車帶著自己前往別人走不到的地方,遇見“驚心動魄”的自然風光,感受激情跳躍的生命活力的樂趣。

騎行+公益

為邊境貧困學生送去助學“大禮包”

“‘續(xù)航新疆烏恰吉根鄉(xiāng)再敘公益情’所需物資捐助完成!慈善公益助學活動圓滿成功!”6月19日,在環(huán)中國騎行中,石慶方分享了這樣一條朋友圈,獲眾多點贊。

石慶方也是中國萬里騎士俱樂部鄭州分會會長,他告訴記者,加入俱樂部以來,每年都會和全國各地的騎友們一起做公益。“去年,俱樂部的部分騎友就到祖國最西部烏恰縣吉根鄉(xiāng)進行了愛心捐贈,俱樂部負責人還與吉根鄉(xiāng)小學簽訂‘萬里騎士守邊公益獎學金’意向書,協(xié)議每年向吉根鄉(xiāng)小學捐助公益獎學金,幫助解決貧困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。”石慶方說,這次環(huán)中國騎行出發(fā)前,他特地申請了捐贈資金。

筆記本、鉛筆、籃球......“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需求,我用捐贈資金在當?shù)刭徺I了這些助學物品,直接捐贈給學生。”石慶方告訴記者,到祖國最西部做公益活動非常有意義,感受到了那里熱情純樸的民風,他在俱樂部拿出的2萬元捐贈資金基礎上,自己又拿出了近1萬元,全部購買了助學物品。

從這些公益活動中,石慶方體會到了騎行帶來的另一種感受與收獲。“未來,我打算組織、參加更多的公益活動,傳遞愛心與溫暖,讓騎行變得更加有意義。”石慶方說。

騎行新潮碰撞傳統(tǒng)文化

希望通過騎行讓中原文化、中國文化走出去

當前,摩托車騎行是很多年輕人推崇的新潮娛樂活動。“很多男同志都有一個機車夢,我也不例外。”石慶方告訴記者,他很早就開始喜歡摩托車,真正開始接觸是在2017年,以前并未感受到騎摩托車的視野寬闊,反而覺得不好駕馭,在嘗試美式重型機車后,他越來越上手和癡迷。

始于興趣,忠于熱愛。“通過騎行,我收獲最大的就是健康、積極的生活態(tài)度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”石慶方舉例說,工作壓力大了,騎著摩托車轉(zhuǎn)一圈,就沒啥壓力了。“我的夢想就是騎著摩托車走遍世界各地。”

2019年,石慶方完成了環(huán)美50個洲的騎行。今年4月底,他組織邀請了來自北京、山西、四川、廣西、海南的萬里騎士以及河南兄弟俱樂部的騎友,開啟了一趟環(huán)河南巡游之旅。

“在新鄉(xiāng)市,我們參觀了平原博物館,了解中原地區(qū)五千年文化歷史。在安陽,我們參觀了殷墟宗廟遺址等等,邊騎行邊感知文化。”石慶方說,繼這次環(huán)中國騎行之后,他計劃籌備一個沿黃騎行,組織騎友到河南黃河沿線感受母親河的魅力,把中原文化、黃河文化宣傳出去。(受訪者供圖)

責任編輯:劉銀霞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
  • 點贊

  • 高興

  • 羨慕

  • 憤怒

  • 震驚

  • 難過

  • 流淚

  • 無奈

  • 槍稿

  • 標題黨

版權聲明:
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不得轉(zhuǎn)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他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(chǎn)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