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(wǎng)絡安全
首頁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學

捎包兒

2020-04-14 09:00 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 責任編輯:閆繼華
發(fā)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《駐馬店手機報》,每天1毛錢,無GPRS流量費。
  □梁宏宇

  捎,是捎帶的意思;包兒,在這里是禮品,不是吃的就是穿的或者用的。捎包兒這個詞,在平輿很常見,飽含著親情、友情。

  大集體的時候,農村人很少趕集。駐馬店普通的農家,當家的到集鎮(zhèn)上趕集,都會給老年人和小孩兒買點吃的。白面饃粉白香甜,油果子(油條)金黃噴香,糖果甜蜜蜜的,燒餅酥脆焦黃……這些東西不貴,但在那個時代,可謂是美味上品。趕集的買回來,讓老年人和小孩吃,老年人不舍得吃,大部分都分給了孫子孫女們。在貧窮的日子里能享受到如此美味,是幸福至極的。這種買好吃的帶回家孝敬老人、愛護小孩的行為,就叫作捎包兒。

  捎包兒,不僅是一家之主給老人和小孩捎,長大的孩子在外工作或做生意,逢年過節(jié)回家的時候,也要給家里人捎包兒——給爺爺捎個火車頭帽兒,給奶奶捎個金絲絨帽子,給父親捎兩瓶酒,給母親捎件布料,給妹妹捎條頭巾,給弟弟捎雙運動鞋。吃的穿的戴的用的都要有,大人小孩都要照顧到,禮不在于貴重,而在于不缺人,禮輕人意重,少了誰的誰就有意見。真沒錢就不說了,若是有錢做不到位,別人就會有意見。所以,捎包兒是個很考驗人智慧的事兒。

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物質條件比較匱乏,人們表達親情的方式和手段都很少。即便是說媒定親,男方去女方家時,除了下禮幾件衣裳頭巾鞋襪外,捎包兒也是很有限的,無非是幾封干果子、油條、黑糖白糖黃砂糖之類的,也沒有給女方家的叔伯大爺備禮的規(guī)矩。到了20世紀80年代,給媒人捎包兒、給叔伯大爺捎包兒的習慣就形成了。20世紀90年代,新娘子三天回門、新郎大年初二走頭趟親戚,那捎包兒的禮節(jié)就大了:凡是女方家的至親,男方都要挨家把禮送到。

 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,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捎包兒也與時俱進,與行賄送禮不同的是,捎包兒充滿了人間真情。新女婿走新親,捎包兒用車拉。外出打工的人回來,也要給家人捎帶衣物食品。發(fā)財?shù)拇罄习澹鞣矫娑颊疹櫟?,看家人看親戚看朋友,捎包兒禮品滿天飛,這是禮節(jié)也是大氣。人生在世,情義二字,父母恩情、夫妻愛情、兒女同胞情、親戚血緣情、朋友手足情,這一切都在這捎包兒中充分體現(xiàn)。

  如今,走在駐馬店鄉(xiāng)村,看手牽孩童的老年人,看攙扶老人的青年人,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,一切是那么的祥和安逸。在這背后,無數(shù)個家庭無數(shù)個駐馬店人在用捎包兒不斷維系著親情,不斷溝通著友情,不斷體現(xiàn)著家風良好和鄉(xiāng)風文明。

責任編輯:閆繼華
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

  • 點贊

  • 高興

  • 羨慕

  • 憤怒

  • 震驚

  • 難過

  • 流淚

  • 無奈

  • 槍稿

  • 標題黨

版權聲明:
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