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興文苗鄉(xiāng):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
摘要:苗繡傳承人楊永會在家編織腰帶。申勇攝(新春見聞)四川興文苗鄉(xiāng):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中新網興文2月22日電(王哲申勇)“苗族刺繡是苗族世代傳襲下來的女性藝術文化!
苗繡傳承人楊永會在家編織腰帶。申勇攝
(新春見聞)四川興文苗鄉(xiāng):用一針一線記錄民族文化
中新網興文2月22日電(王哲申勇)“苗族刺繡是苗族世代傳襲下來的女性藝術文化!”四川興文縣苗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楊永華這樣認為。今年62歲的楊永華,從1989年起開始搜集整理苗族傳統(tǒng)文化資料,被稱作興文縣苗族文化的“百科全書”。
學習苗族刺繡。申勇 攝
正月初四,作為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縣——四川興文沉浸在濃濃狗年春節(jié)氛圍中,縣城的石海廣場格外熱鬧,不少市民相約前來觀看紡織舞、竹竿舞、滾山豬、蘆笙舞、民歌等苗族風情節(jié)目,感受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。參加表演的苗族咪猜(姑娘)們精心打扮,身著艷麗的苗族服裝,精致的挑花刺繡各有千秋,即使不唱不跳,也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。
據楊永華介紹,苗族的傳統(tǒng)服飾都由一針一線挑花刺繡縫制而成,用紅、蘭、綠、黃、青色線,對照圖案隔一根紗或幾根紗,在白布上挑成紋形不同的小菱形方格,然后用彩色絲線添加填補,由點擴散到線,再擴展成面,拼組成圖形,極具對稱性。
刺繡生產車間。申勇 攝
苗族刺繡圖案古樸靈動,來自于苗族同胞的生產生活和歷史故事,包括花卉植物、鳥獸肢體、生活器具等。心靈手巧的苗族同胞通過對圖案的大膽寫意和夸張,苗繡被賦予了文化和歷史的雙重內涵,刺繡也成為苗族婦女情感的寄托,也是苗族婦女想象能力和創(chuàng)造才能的展示平臺。
興文縣地處川(四川)、滇(云南)、黔(貴州)結合部,境內轄5個苗族鄉(xiāng),有苗族同胞5.12萬人,苗族風情濃郁,是四川省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待遇縣。每年以展示苗族文化為主的花山節(jié)、踩山節(jié)、四月八節(jié)、走親節(jié)等已成為苗族同胞歡聚、交流的重要日子,每次活動,都是一次展示苗族服飾的大秀場。
今年63歲的楊永會,是興文縣苗族刺繡傳承人,從8歲起就學著縫補衣服,隨后學習織布繡花、裁剪衣服。說起往事,楊永會記憶猶新:因為生活在農村,白天要做農活,晚上做完了家務,有空閑時間才拿出來做一做(刺繡)。
“這幾年我一直在繡花,一年可以做兩套苗裝,兒媳很喜歡我做的衣裳。”正在編織腰帶的楊永會自豪地說。楊永會專心致力于繡花,還得從10年搬到縣城居住時算起。十年來,楊永會一共做了18套苗裝,穿不完的才出售給別人。做一套成衣要半年左右,由于人工成本太高,導致年輕人都不愿意學,眼看無人來接班,楊永會既感到無奈,又倍感惋惜。
令人欣慰的是,興文縣高度重視苗族刺繡的保護與開發(fā)工作。2017年12月,興文縣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苗繡“大師培訓計劃”,計劃用3年時間,在全縣培訓5000名苗繡技能人才,培養(yǎng)500名核心技術骨干,在縣內形成5家苗繡企業(yè)主體,5個苗繡產業(yè)重點村和2個核心村,形成產業(yè)促就業(yè),帶動經濟助脫貧。
“舉辦苗繡培訓班,目的是提搞婦女群體特色手工藝技能,在做好苗繡傳承和創(chuàng)新的同時,帶動勞動者居家靈活就業(yè),實現(xiàn)農閑增收。”興文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說。
據了解,“大師培訓計劃”首批學員共133名,設3個教學點,聘請省級民間非遺優(yōu)秀傳承人授課,經培訓、考核,選拔出了26名優(yōu)秀學員進行提升培訓。“苗族刺繡很漂亮,我會繼續(xù)參加培訓,學習更多技藝。”苗族姑娘馬慶鈴高興地說。作為首批學員中的佼佼者,她通過培訓不僅掌握了三種基本針法,更對刺繡產生了濃厚興趣。
迎新春苗族服裝展示。申勇 攝
記者還了解到,2017年5月開業(yè)的興文縣民族刺繡廠,通過機械化流水作業(yè),大大提高了苗族刺繡的效率,且在精準度、平整度方面獨具優(yōu)勢,花色、圖案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。(完)
責任編輯:fl
(原標題:中國新聞網)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